台湾研修总结
我是化学与化工学院能化1302班的张蓉,从2016年9月13日至2017年1月14日,于台湾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完成了为期123天的短期研修项目。回乡之后,整理思绪,对于各方面收获做出以下总结。
我在勤益科大所在院系是工程学院化材系,负责老师是倪圣中主任。
此次研修项目中,学习方面,我主修了七门课,一共是17个学分,旁听了通识学院叶怡岩老师带的环境教育与永续发展这门课。主修课程中有化材系的化学工程实验、环境科学概论、空气污染防治;冷冻系的太阳能工程与能源工程;文创系的台湾闽南语文化;电子系的历史与文化。从大一到大四,从文科到理科,从专业设计到文化洗礼,我在接受不一样的学习方式的时候感受着浓浓的闽南文化,也从历史老师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窥探着他们概念中的西洋史,在差异中寻找乐趣,在共同中产生共鸣。最大的收获还是对本专业能源化工的思考,雾霾现象的日益严重,我们对于资源回收的不重视,让我内心多了几分焦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着这方面的思考,我经常自诩为化工人,呵呵,实则还是个门外汉、小菜鸟,可是环境问题绝大部分的缘由还是来源于我的老本家——化工,我听了太多的偏激看法,见了太多的关于雾霾的抨击,心里憋着一口气,解决环境(主要是空气)问题外行人动不动就说关停工厂发展新能源,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忍不住辩论两句,关停工厂对于我们庞大的生产关系网的破坏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同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工人失业)、经济发展受到重创等等这些后果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这么贸贸然的不深入思考就做出可能大错特错的应对措施,我们要做的,是深入了解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高端的科技去解决排放的问题,归根结底,环境问题的解决,科技快速发展是主,政策扶持是辅。明智的新一代们,我们需要在外界给的高压下和我们的政府齐心协力去推动工厂的清洁能源转型,从根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而这里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于我们这一代将是一波又一波的头脑风暴,也许我国正在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使工业生产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零排放零污染,一场因工业所引起的金融风暴以我国为中心慢慢刮遍亚欧大陆,进而席卷全球,将未来世界必将属于华人这些传言坐实。我一人之力轻如鸿毛,但我对我的国家,有信心!
生活方面,一踏上宝岛这片热土,整个人处于淡淡的兴奋状态,从北到南,我留下的足迹…
赴台第一站,老师带我们去了鹿港小镇,品尝了好多种特色小吃,看了台湾400多座妈祖庙之冠的鹿港天后宫,始建于康熙55年之前,我们三个感叹着妈祖文化的奥妙。
后来某天老师还带我们去了日月潭,他经常和我们约饭,从始至终都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尽显地主之谊照顾着我们;从热闹的夜市到静谧的夜景,我和老朋友新伙伴探索着宝岛的夜生活,品尝各式各样的专属于闽南风味的小吃和世界各国的风味小吃,感叹着这片土地多样的饮食文化;从阿里山到合欢山,一晴一雨,在嘉义人健文的带领下,我坐上了心心念念的小火车,吃到了久违的铁路便当,一路听他们给我讲阿里山的故事,日本人当年砍走无数珍贵的木材,这条作为观光的铁路也洒满了抗日原著民的鲜血,去合欢山是倪老师带着我们去的,
沿途给我们介绍了南投县政府为当年抗日的原著民立的纪念碑,还有他们当年打伏击的很险的峡谷,以及清境移民的故事,让我对于眼前祥和的美景倍加珍惜,感慨完之后基本到了海拔3275米的武岭,老师说大山愿意露出它的面目给你们看,它在欢迎你们的到来,高海波的冷冽空气让我倍感亲切,不一会大山把一半头藏在了云里,好可爱,大家觉得太冷,所以我们没做过多的停留;从南故宫到北故宫,感慨着这些国宝在动荡年代的颠沛流离,领略着它们专属年代的魅力;从淡水红毛城到府城的赤坎楼和安平古堡,我在这些历史遗迹中假想着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感受着因为海上贸易残存在这里的外国文化;从台湾海峡的日落到太平洋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我们在花莲一起看跨年晚会,最难忘还是太鲁阁族和阿美族的歌舞表演,1月1号清晨,蹲在太平洋边捡石头等待新年第一缕霞光,这一程,收获着风景,收获着友情。
时间过得飞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伙伴们上演了十八相送的戏码,
然后在考试周大家挤出时间约饭,他们一直问我,你还会来吗?我笑笑,随缘吧,我想我会的。这次的台湾行收获蛮大的,悠哉时光结束,收起玩的心,我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去了,和之前不一样的,我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让我时时刻刻记着的责任,祖国的蒸蒸日上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学化工四年,化工行业的发展慢慢进入瓶颈期,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突破,这是化工人的对于行业的良知,对于环境问题勇挑责任的良心。祖国的枪,指哪打哪,雾霾,终究会被解决,加油,小老百姓!